教育感言: 用心传播知识,用情培养人才,在三尺讲台谱写人生最美的篇章。

  个人事迹:

潘志娟,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专任教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,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江苏省丝绸协会副会长,苏州市丝绸学会理事长。投身工作三十载,始终如一地以高度的热忱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。

一、不忘初心,锐意进取,超越自我

参加工作以来,三十载教书育人之路,始终不忘初心,倾心教育,用一颗恒心耕耘出一片育人的沃土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坚持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教书育人,工作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。以校为家,热爱学生、团结同志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,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,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,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,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,向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。工作期间,既教书又育人,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,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,诚实守信,为人正直;在学习上积极进取,开拓创新,待人宽厚,做事有责任心;在生活上勤劳节俭,生活俭朴。

她目前是纺织工程专业专任教师、博士生导师,每年授课并指导学生课题,工作量较大,同时还是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,全面负责学院的学科建设、人才引进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。面对繁琐的日常事务,她从来没有一丝怨言,坚持每一项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。尤其是授课方面,几十年如一日,坚持认真备课,广泛收集讲课素材,尽最大可能传授新的知识给学生。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,她善于在讲课中穿插研究动态,最新的研究成果,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,让学生学有所得,同时明确学习的目的,培养他们寻找自学的方向,提高自学的能力,她因此在历年的教学评价中都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。

二、严慈相济,从爱出发,甘心奉献

德为师之本,作为一名教师,自身的修养是最重要的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她都处处为人师表,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,感化人,把对学生的爱,对事业的执着,化为自觉的行动。在原则问题上,她从来都是坚持原则,不徇私情,在同学眼中,她是名副其实的严师,尤其是对待科研实验,她那一丝不苟的零差错精神深深影响着学生们,让学生对科研既敬畏、又喜欢;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,她更是高标准、严要求,让学生不敢有丝毫侥幸过关的心理。在日常生活中,她慈母般的关怀让学生游子的心得到了莫大的温暖,她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大家的生活实际及思想情况,并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;每学期她都会走访学生宿舍、实验室、教室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场所,及时发现问题,现场办公;每当了解到有家庭困难同学,她都会热情的寻求解决办法,她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拥戴和喜爱。

她还特别重视新形势下新型师生关系的运用,她一直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,较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,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,学生也乐于接受。她用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、教育每一个学生,用园丁的品质、春蚕的志向、蜡烛的风格、孺子牛的精神,为教育事业奋斗,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青春事业。

三、勤奋进取,教育出众,成绩斐然

作为一名大学教师,她怀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,自从第一次踏上讲台起,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成了她坚定不移的追求目标。教学中,她精益求精,深入钻研教材,查找大量资料,精心备好每一堂课,她始终相信厚积才能薄发,因此在教学之余她广泛阅读各类有关书籍,各种各样的纺织工程类论文成了她教学备课案头上必不可少的杂志。此外,她还注重时时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,及时更新教育观念,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学识渊博,她的勤奋进取,换来了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、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,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件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。编写国家及教育部规划教材8部,荣获部委级规划优秀教材4部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苏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等荣誉奖项。

她还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,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,她主持编撰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《纤维皇后——丝绸文化与产品》,获批教育部第七批精品视频公开课、《丝绸文化与产品》获批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以具有6000年历史的丝绸为主题,内容涵盖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、载桑养蚕的农业生产过程、丝绸工艺及其产品,丝绸服饰文化、丝绸的保养与鉴别以及丝绸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科普知识,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公众普及了中国历史文化名片——丝绸,传承和发展了丝绸的传统文化、工艺与产品。

潘志娟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、耐心、关心、细心、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学子们亲近、感激、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,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,在管理中创新,在三尺讲台谱写人生最美的篇章。